一、雙絞線的絞距有什么作用?屏蔽雙絞線和非屏蔽的區別和適用范圍?
雙絞線之所以要進行絞合,原因就是為了避免串繞的影響。當傳輸線路中存在有若干個線對(雙絞線為四個線對)且傳輸線路較長,由于每對線構成的回路面積太大,線對之間的串擾和外界干擾都非常嚴重。為了減小線對之間的串擾及外界干擾,只能采用交叉技術,即將平行傳輸的線對按照一定的緊密度相互絞合。這樣,就能夠將每個線對構成的回路分割成若干個小的回路,每個回路中感生的串擾和干擾可以相互抵消一部分,從而達到減小串擾和干擾的效果。所以,雙絞線的絞結越緊密,絞距越均勻,其抗干擾能力越強,線對內部的串擾越小,傳輸數據的性能也就越好。同時如果四對線再以嚴格而合理的緊密度絞合一起,則更能減少串擾和背景噪音的影響。100Base‐TX 僅使用雙絞線中的 1、和 3、6 等4 條線,其中12 線用于發送 3 、6 用于接收 而且 12 線必須來自一個繞對。 3、 6 必須來自一個繞對。只有這樣,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串擾。
1.目前線纜從抗電磁干擾來講,主要采用屏蔽線(STP)和非屏蔽線(UTP)來實現。 2.歐洲地區主要為屏蔽線的布線,而北美主要為非屏蔽線。
3.目前國內大多數項目采用UTP(非屏蔽線),國內主要進口布線商和NORDX/CDT,AVAYA 都為UTP。
4.從技術角度來講,UTP 是通過線對間的扭矩角度和間距來達到抗電磁干擾的作用。而STP 是通過屏蔽線對來做。兩者都能滿足目前電磁兼容適用的法規。
5.從施工角度來講,采用STP 時,對接地要求相當高,當接地系統中存在兩個不同接地體時,其接地電位差不應大于1Vr、m、s。一旦做不好,效果比UTP 更加差。
6.從性價比來講,由于STP 采用了較多的接地系統設備,因此價格會偏高。
二. 應用屏蔽的雙絞線時應注意什么?屏蔽層是否應該接地?另外,除價格因素外,不銹鋼管和PVC 各有什么優缺點?
屏蔽工程1、 要注意全程屏蔽,2 、要注意屏蔽層的等電位聯結。金屬套管即使不做等電位聯結,也有防火作用,如果等電位聯結,還有屏蔽作用,不銹鋼當然耐腐蝕效果好,考慮成本,一般使用鍍鋅電工套管即可。PVC就是便宜,易塑形,但機械防護、防火性能差,也沒有屏蔽作用。
三、萬兆銅纜應用在哪些系統?怎樣去測試?
首先,萬兆(10GMb/s)是傳輸速率,不是介質帶寬,與我們現在常用的100M/1000M 是同一范疇的概念。其應用就是為數據傳輸業務提供物理層支持,這些數據業務包括:互聯網、VoIP,IPTV 等高速業務。光纖當然支持此類業務,但銅纜技術也發展到能支持此類應用的程度了。至于Cat5,已是淘汰類型,目前均已被5e 替代,包括CAT6,都只能支持到1000M 以太網。測試的基本方法與常規綜合布線系統的測試是一樣的,永久鏈路、信道、跳線等都有國際標準,但要求儀表必須達到500MHz 帶寬以上的測試能力。
萬兆銅纜主要是指Cat6A,測試的時候選擇Cat6A 標準進行測試即可,方法同Cat5e/Cat6。需要補充測試的有:如果是Cat6A UTP,則整個系統需要挑選一部分條件最“惡劣”的鏈路來測試外部串擾(可以使用FLUKE 10G KIT)。
在高速鏈路會有光和銅介質的選擇問題,是選擇光纖10G 還是銅纜10G,不單純是介質選擇問題,這是跟IT 設備的連接類型密切相關的。
萬兆銅纜會越來越多,主要是因為10G BASE‐T 接口是一種被普遍看好的設備接口,對于這種接口,必須用CAT6A. 使用CAT6 支持10Gbase‐t 會有問題,或者說不完美。
簡單地說,基本上可以認為: 萬兆銅纜=CAT6A 銅纜。萬兆銅纜及布線系統有很好的向下兼容性,基本一樣的設計距離,連接件數,安裝方式,接頭標準RJ45 接頭等等,從以太網來說,10G BASE‐T 接口也可以很好地向下兼容,可以連接到1000M,100M。
四、萬兆銅纜和千兆銅纜在布線的時候有什么區別?
沒有本質區別。由于6a(Ea)線纜仍然使用RJ45 連接器,施工沒有任何區別。 布線的時候都怕過度牽拉、過度擠壓、捆扎過緊、彎曲半徑太小等布線不規范問題。光纖還要非常注意端面清潔,特別是跳線的清潔,否則可能埋下重大性能隱患。 1、CAT6A 比CAT6 粗一點點,布線管槽要多留一點。 2、CAT6A 的外皮更強壯,重量也高一些,沒有CAT6 柔韌,安裝起來要多花點體力。 3、 CAT6A 測試要多一個項目ANEXT(外部串擾)。
五、光纖的最大傳輸距離是多少,還有光纖有多少種,分別用在什么地方?
光纖可以傳輸多遠,與你選用什么光纖,以什么傳輸速率,傳輸什么內容或信號直接關聯,從最遠傳輸幾百米到最遠幾十上百公里都有。
目前,按材料分,有石英光纖,塑料光纖,石英光纖用在通信/電信等領域,塑料光纖用在超短距離的視頻、音頻等領域;石英光纖按照應用,目前主要有多模和單模,單模主要以電信,長途通信,
廣播電視,遠距離計算機網絡,傳感,監控等為主,多模主要用于智能化系統,內部計算機網絡,建筑物或建筑群網絡互連等,其主要劃分的依據是距離,長距離用單模,短距離用多模;單模按照傳輸特性,分為幾類,都是以通信系統為主,有的適用長距離低損耗,有的適用長距離的波分復用系統等;多模按照傳輸特性(傳輸帶寬)差異,分為幾類,如OM1/OM2/OM3/OM4等,由于帶寬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傳輸距離(基于相同網絡協議)。
六. LC、SC、FC 這三種是最常見的光纖頭,另外光纖也是有粗有細,分別適用于什么情況?
光纖連接器也叫光纖活動連接器,顧名思義,就是用于可重復使用,拆卸的一類器件,屬于光纖無源器件類,連接器件的產生和發展也是隨著光纖網絡應用的需要而發展。早期,連接器主要是FC、SC 和ST 等類型,屬于2.5 毫米直徑插芯,材料也是從磷青銅逐漸過渡到陶瓷(二氧化鋯),陶瓷材料特點是耐磨、可靠性和穩定性好,不會氧化,其應用的差別不是人為確定的,而是根據習慣和設備廠商的端口等客觀情況決定的,后期逐漸演化成為以下的局面:FC 連接器主要為單模應用,而且以電信運營商等為主;ST 以多模應用為主,尤其是計算機網絡,或者樓宇、局域網為主;SC 單多模都有,也是以網絡和非電信應用為主。
隨著光纖應用越來越廣泛,又出現了其他類型連接器LC,MU,MT‐RJ 和4芯/8 芯和12 芯的MTP/MPO 連接器,并且MPO/MTP 連接器目前已經有24 芯和48 芯的應用。這類連接器是隨著大量光纖應用而發展的,所以特點就是提高密度,解決空間的使用效率,LC 和MU 都是采用1.25 毫米直徑插芯。從使用結果來看,對插入損耗影響與2.5 毫米和1.25 毫米直徑的插針粗細無關,都是可以采用的。其實不使用儀器檢查,光纖本身是很難判斷優劣的,因為光纖很細小,直徑125 微米,加上被覆層也只有250 微米,肉眼很難檢測和判斷;
如果是使用光纜,則可以通過纜皮上的印字,護套平整、連續或光滑程度等,或者纜皮與緊包層之間添加的芳綸(抗拉的凱夫拉線)均勻、平整,緊套層的剝除是否平順(使用緊套剝除鉗)等進行簡單的判別。
應該說,不同的光纖,有不同的工作波長,并不是你可以任意選擇想用的波長,一般我們有單模和多模光纖,單模以1310nm/1550nm 為主,多模以850nm/1300nm 為主,當然,單模還可以采用波分復用等其他波長的窗口。